【聯合晚報╱記者陳珮琦/台北報導】活化淡水河卻是隱藏死亡危機? 台北市議員吳思瑤上午指出,台北市九座救難碼頭淤泥淤積嚴重,加上消防隊的救難船艇有四分之三都已超過耐用年限,造成消防隊救難人員出動下水救難時,竟然人、船卡在淤泥中,動彈不得。
議員指出,去年五月基隆河下游發現一具浮屍,北市劍潭分隊獲報後,出動救生艇前往三腳渡碼頭進行打撈,但救生艇一下水,引擎就陷入淤泥中,動彈不得,只好趕緊向社子分隊請求支援。
議員更指出,就在消防隊救難人員等待支援時,附近的漁民因看不下去,於是出動傳統的舢舨船,才將浮屍打撈上岸;吳思瑤說,從浮屍發現到打撈上岸,前後歷經半小時,若不是漁民協助,可能還要等更久。
議員說,北市河域共有九座救難碼頭,目前泥沙淤積情形都非常嚴重,尤其每當潮汐消退,河面水位下降,船艇根本無法下水,碼頭形同虛設;議員並指出,其中市府水利處列管的六座救難碼頭,花費2300萬元興建啟用後,卻未編列任何維護經費,而放任不管,浪費公帑。
議員周威佑還指出,消防隊的救難船艇,竟有四分之三超過主計處規定的耐用年限,議員說,這樣的救難設備再不更新,難保不再發生「救人的,反要被救」的窘況。
【2009/04/15 聯合晚報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